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世博工作总结会暨《同济世博足迹》首发仪式举行(图)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0-10-08  浏览:
      9月30日,同济世博工作总结暨《同济世博足迹》图书首发仪式在中法中心举行。校党委书记周家伦、校长裴钢、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副书记姜富明、副校长蒋昌俊,项海帆、戴复东、沈祖炎、范立础等院士,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学院负责人以及参与世博服务工作的专家代表等70余人出席会议。

      周家伦主持会议时指出,服务上海世博会,既是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的集中展示,也是同济大学相关学科的一次提升。同济大学的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积极融入社会服务国家,证明了这是同济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凝炼形成的办学理念。服务世博,支持世博,实践着百年校庆时同济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济师生在近八年当中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所挥洒的汗水,贡献的智慧,将作为一种财富留存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为同济文化传统注入新的实在内涵,同时也向社会昭示我们百年学府的品格和志向。他强调,服务世博会对于同济发展是一次机遇,世博后同济大学的发展需要倾注更大心血和努力,紧密围绕国家建设,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让同济得到持续的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让同济“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情怀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裴钢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同济参与世博,彰显了同济特色,在同济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凝练了同济精神,诠释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内涵。参与世博,这样激动人的事情作为一杆旗帜来带动着广大师生,也检验了同济大学各学科联合攻关的能力,促进了学科交叉发展。他表示,上海世博会还有一个月就要落下帷幕,后市博研究已经成为同济专家学者思考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将是同济未来服务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思路,通过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实现大学培养人才的真正使命。
      同济大学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联系。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决策咨询再到申办,从园区规划到场馆设计再到建设监理,从建筑规划到土木结构再到交通规划,从环境治理到新材料应用再到新能源汽车研发,从理念提升到融资研究再到知识产权保护……粗略统计,为了世博筹建,前前后后参加的同济专家、教授近2000人,主持世博科研项目179项,承担规划、设计、咨询等项目90多项。
      其中,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工程建设总体项目管理总负责人、世博村总体规划及设计总协调、主题馆总设计师、夜景照明总体策划负责人、世博交通规划总策划团队负责人等重要任务,均由同济教授担当。
      同济大学世博会研究中心被上海市政府指定为仅有的两家决策咨询研究机构之一。
      我校专家主持完成了企业联合馆、非洲联合馆、中南美洲联合馆、加共体联合馆等6个联合馆(总共11个)、29个租赁馆(总共43个)的设计任务,承担了西班牙馆、英国馆、法国馆等9个外国国家馆(总共42个)的配合设计任务,还完成了城市未来馆、城市足迹馆、世博会博物馆、世博会综艺大厅等一批标志性场馆的设计工作。
      我校专家担纲完成了世博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任务,解决了世博轴超大跨度结构关键科学技术和园区内的季风模拟难题。为实现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二氧化碳零排放,同济团队研发的173辆燃料电池汽车驶进了世博园。通过采用同济人研发的技术,世博园区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整个世博园区再生利用的历史建筑累计超过30万平方米,创下世博会举办以来保护利用之最,同样离不开同济专家、教授的奔走呼吁和积极行动。
      此外,我校下属企业承担了世博会信息通信馆的建设,以及西班牙馆、韩国馆、上海企业联合馆等12个建设项目的监理任务……
      世博会正式运行后,近6千名同济世博志愿者在世博园区、城市站点和其他特殊岗位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同济世博足迹》图书,采用报告文学形式,以纪实手法,全面、生动记载了全校师生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感人故事。
      会上,姜富明代表同济大学世博研究中心全景式介绍了同济大学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的情况。吴为民代表编委会介绍了《同济世博足迹》一书的编撰出版情况,吴长福作为单位和专家代表介绍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世博服务工作的整体情况。
      李永盛、戴复东、项海帆以及乐云、吴志强等从各自不同角度在会上交流了观点和看法。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