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5)
开学在即,我校帮困助学的'绿色通道'已经准备就绪。据了解,我校以'贷、奖、勤、免、补'的方式扶贫帮困,保证达到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全覆盖'。为了'不让新生因贫困而辍学',我校有关部门将工作做实做细,让贫困学生在'细致入微'的关爱中倍感关爱与温暖,面临经济压力感觉'心里不慌'。
福建顺昌县理科状元林晓轩以619分高分考取同济大学而为学费发愁正面临辍学时,校党委书记周家伦亲自写了一封饱含激励与关爱的信,于8月10日寄往林晓轩家中,一同寄去的还有'同济大学各项帮困政策措施细则',并希望他能发扬'同济精神'积极面对艰难,自强不息地迎接挑战。
信中说,'得知晓轩同学以坚强毅力克服生活的艰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同济大学的事迹后,我十分感动……同济大学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同济人几度迁徙、历经磨难,在艰难的岁月里造就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想方设法为贫困生排忧解难是学校的承诺……''在校期间你可以通过学校设立的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帮困、临时困难补助等帮困体系,解决学费问题和生活上暂时的困难,希望晓轩同学进校后继续保持刻苦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迎来人生发展的新起点……'
学校在寄发入学通知书的同时,也寄发了一份《同济大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供经济困难新生填写。对于偏远农村的新生,学校根据新生名册逐一打电话询问家庭情况,给家庭困难确实需要帮助的新生寄去300元路费,让他们在未进校园以前就感受到学校对贫困生的融融爱意。对于今年受洪涝灾害地区的学生,学校还准备在报到当天为他们每人发放300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以解燃眉之急。学校还及时与银行协调,提前做好新生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准备工作,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专门准备了10多万元的新生爱心帮困基金,用于解决特困生刚入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并设立了零利息的校内爱心贷款,另外学校对现有勤工助学岗位进行清理,并开辟近200个勤工助学岗位,优先保证特困新生上岗,可供约500名新生参加。
周家伦谈到,'同济大学要让每一位处于绝望中的贫困生看到希望!要让他们感到有学校、有老师、也有同学的帮助,贫困并不可怕,同舟共济一定能闯过难关。'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