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保护地球之肾——记环境学院湿地保护的师生们

来源:   时间:2005-02-16  浏览:

                      (2005-02-16)

  '虽然在崇明湿地只待了短短的三天,但是那里优美的环境已经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保护'地球之肾'的决心了。'我校绿色之路湿地考察队的队员们在调查报告中写道。近年来,我校环境学院以及热衷于湿地保护的众多师生足迹踏遍祖国大好河山,他们为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地球母亲的肾永远健康。
  '环境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走出去'
  '环境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走出去。'环境学院副院长周琪说。老师们把科研的课堂搬到了第一现场。杨永兴是我国第一位湿地专业博士,已从事湿地专业研究20余年的杨博士,大部分科研时间都是在东北三江平原度过的,他的专业论文几乎都出自三江湿地。近年来他不断大声疾呼,湿地保护须有大手笔。他说,50年间,三江平原的耕地从70多万公顷激增至数百万公顷,这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湿地资源,人为开发已使三江湿地濒临绝境。湿地保护不能再零打碎敲,必须尽快拿出大手笔。不仅杨博士,环境学院国锋、韦鹤平,甚至风景旅游系的严国泰教授等都将眼光瞄准了湿地的保护及科学开发上来。
  同学们积极加入老师的队伍。杨钦、谢光华、胡家骏、李善道、高廷耀等教授领衔的环境学院素有重视学生实践的传统。从那时起,以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等教学单位,环境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科研机构为载体的教学科研平台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远至三江源、澜沧江、湄公河、三峡,近到黄浦江源头、福州、崇明岛,湿地使者们的身影忙忙碌碌。副校长赵建夫说:'同学们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白鹭的天堂,也是我们的天堂'
'2004年08月26日 星期四 晴 '要看白鹭就得走到海边。'于是,我们一行11人向着白鹭栖息的地方进发。阳光灼人、湿地泥泞、野草没膝……近了,近了,已走了一个半小时的我们忘记了脚底的火辣。隐隐约约传来鹭声,循声找去,哪见白鹭踪影!地茫茫,天湛蓝,大朵大朵白云漂浮在头顶……这是在天上吗?我呆在那里,不能说话。'唰---'突然间,一道白光划过,是白鹭!极目远眺,我们果然在一片大水塘边看见了许多栖息的白鹭。或低头饮水,或梳理羽毛,或嬉戏玩闹……宁静、祥和、纯净、圣洁……这一片茫茫的白沙滩---崇明东滩,是白鹭的天堂,也是我们的天堂。'这是沈磊同学的考察日记。今年暑假,朱清漪、刘晶、孙素馨、张佳莉、何彬,沈磊等同学在指导老师夏四清的带领下考察崇明,这样的活动在环境学院十分平常。
  在环境学院同学提供的'2004年长江流域湿地使者行动'竞标方案中,记者看到了我校1998年成立的'绿色之路'的一份'环保年鉴':1998年至今,学校内定期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活动。如绿色书架、减卡救树、天天环保系列活动等;1999年至今,与上海市华阳街道社区共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1999年 7 月-2003 年 7 月,多次赴黄浦江源头安吉龙王山开展'保护源头、拯救咽喉'活动;2001年,上海市大学生护鸟队创建,年年赴东滩组织爱鸟周活动;2001年8 月,协会作为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营营长单位组织策划'溯三江文化源,探生态发展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01年 9 月-2002 年10月开展上海崇明东滩滩涂·海三棱藨草带·鸟类生态推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社团负责人谢启亮说,这还不是全部活动清单,'老师们的大力帮助,让我校绿色之路的名气越来越响亮了。'
  绿色之路是我们的家,每位成员都是一颗绿色的种子。'加入绿色之路后,我变了,变得与环境友好了。'焦喜说。不止焦喜,绿色之路的同学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见了,校园里常常见到匆匆走路的同学弯下腰拣起丢弃的净水瓶、纸屑。在崇明,同学们也高兴地看到,在进行'湿地---生命与文化的源泉'的宣传活动时,行人纷纷驻足,将展板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更让同学们高兴的是,宣传结束后,现场、街上没有散落一张宣传资料。'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湿地的认识程度让我们感动、欣慰。'赵俊说。据了解,经过同学们不懈的努力,关于崇明岛湿地的调查报告已经形成。
  '湿地使者'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保护藨草,就是保护滩涂,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保护人类自己'。2001年, '绿色之路'的队员们开始了东滩藨草项目的生态研究。海三棱藨草是崇明东滩独有的生态群落,为候鸟及滩涂上的两栖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和食物,但近年来,有逐渐消亡的趋势。同学们从海三棱藨草这一食物链最重要的一环入手,通过调查影响这一特殊群落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挖掘威胁整个滩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提出新的湿地开发利用的新理念。这一项目获得2002年度'福特汽车环保奖'。
  2004暑假,环境学院考察团再赴三峡,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及旅游资源状况进行实地考察,考察重点主要集中在三峡蓄水后湿地生态的消长变化,进一步的研究正在紧张进行中。
  随着湿地保护活动的深入开展,绿色之路的名气也日渐响亮。1999年10月注册的绿色之路在立足校园的同时,发起并帮助组建了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论坛,让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有了自己的交流平台;上海市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上海市环保局团委、上海市自然生态保护所、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政府组织及科研单位纷纷给予指导和帮助;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根与芽'国际珍·古道尔研究会全球青年环境与人道主义项目、全球绿色资助基金等国际组织亦参与其间。良好的综合素质,使环境学院成为我校首批6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单位之一,'绿色之路'还获得包括'上海市优秀社团'、'福特汽车环保奖'等校内外重要奖项。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