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RISE Week 2025,共话未来韧性城市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时间:2025-10-23 浏览: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同济大学城市防灾韧性创新实验室(RISE Lab)”发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同济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指导的RISE Week 2025于10月22日闭幕。RISE由Resilience(韧性)、Innovation(创新)、Sustainability(可持续)、Empowerment(赋能)的首字母构成。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全球城市防灾减灾与气候韧性建设注入了新动能、贡献了“同济智慧”。
活动吸引了全球15个国家(包括巴西、柬埔寨、埃及、斐济、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基里巴斯、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土耳其、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和越南)的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及政府官员、技术专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实践者参与。活动得到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的支持。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他对与会专家的到来和分享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表示RISE Week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同济大学将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进一步强化RISE Lab的平台作用,积极建立全球解决方案库,扩大知识共享网络,努力构建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更包容且更具韧性的城市未来。

RISE Week 2025于10月17日开启技术研讨,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出席开营活动并致欢迎辞。

10月19日,RISE Week 2025开幕式在同济大学举办,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署长徐浩良,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及RISE Lab负责人等分别致辞。

会议围绕“城市防灾韧性——从基础设施保障到系统性挑战”“数字创新与基础设施规划推动防灾韧性城市建设之路”“全球视角下的城市韧性政策”“城市韧性新前沿:政策、技术与融资实践”“城市韧性实践与前瞻”五大主题,邀请了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地震局、气象局、应急管理局,以及奥雅纳、哈佛大学、同济大学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及政府决策与管理部门的100余位嘉宾,呈现了40余场报告和6场圆桌会议,共商全球灾害与气候韧性治理的前沿议题,深入探讨系统性应对策略与合作路径,为推动城市韧性建设贡献了多元视角与实践智慧。




除了学术讲座,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政策对话、领导力培训与实地考察,通过融合科技、政策与治理,助力城市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全面提升气候适应与灾害防御能力。与会专家先后前往同济大学智慧校园辅助决策“驾驶舱”、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多灾害防控工程馆、交通学院智能网联三相映射综合交通实验室和集群驾驶模拟实验室、上海中心大厦等地参观交流。

活动期间还介绍了同济大学国际合作及留学同济的整体情况,展示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阐述了同济大学在学科资源、文化体验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深远,不仅分享了用于减少灾害风险的数字智能技术、相关防灾减灾的实际案例,更帮助大家建立了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韧性定位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与创新引擎,探讨了多灾种风险评估、韧性基础设施规划、创新融资及治理体系等多项关键议题,对促进政府部门、学界及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经验共享与交流合作,助力城市走向更加繁荣与可持续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同济大学城市防灾韧性创新实验室(RISE Lab)成立于2025年6月,实验室致力于加大同济大学在城市减灾、韧性建设领域的影响力,探索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型城市韧性建设的更多可能,推动上海在可持续城市发展和韧性方面成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示范,并尝试促进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在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上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