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校领导赴安徽看望慰问在皖选调生,推进校地合作

来源: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时间:2025-10-13  浏览:

为深入了解同济大学选调生在安徽省的工作发展情况,促进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的高效衔接,10月11日,校党委副书记刘润带领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等赴安徽省委组织部拜访,并与历届安徽选调生校友代表举行座谈。安徽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桂桢会见刘润一行,部务委员潘地军出席并主持座谈会。

潘地军对刘润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向同济大学长期以来为安徽发展输送优质人才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当前安徽正全力推进“三区一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安徽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战略优先位置,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期待与同济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吸引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创新思维的优秀学子选择安徽、扎根安徽、服务安徽。

座谈会上,柴方方、汪承敏、褚冬生、杜朝阳、吴可佳、曹金宇6位同济大学在皖选调生依次交流发言,纷纷感谢母校的悉心培育和组织部门的关爱培养,介绍了在岗及驻村工作的成效、心得与收获,表达了扎根江淮大地、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安徽发展的决心。他们有的在8年时间里经历4个单位,工作领域涵盖在经济活跃一线服务发展、在承上启下“中枢”岗位服务决策、在基层治理“熔炉”中服务群众、在对外开放前沿服务国家战略,积累了丰富的跨领域工作经验;有的在驻村期间深度投身村委会换届、人居环境整治、人口普查等重点任务,在直面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群众诉求的“琐碎事”中历练成长;有的积极投身合肥“创投城市计划”,该计划目前已开展系列活动600余场,成功推动项目融资落地500个,撬动的项目总投资超2100亿元;有的在皖北基层历练期间,为解决村内独居老人保暖问题协调捐赠30余套棉被,并运用专业知识助力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有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推进600多亩圩田标准化改造,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6万余元,同时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惠及50余户村民;有的在省财政厅参与谋划“城品活力贷”财政贴息方案,累计拨付省级资金1.3亿元,支持84个项目建设,带动投资230亿元。

刘润代表学校,就安徽省委组织部长期以来对同济大学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以及对同济大学在皖选调生的严格管理、悉心关爱与实践培养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扎根江淮大地、坚守基层一线的同济大学选调生校友致以亲切问候,并对他们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通报了近年来学校取得的重大发展建设成就,并勉励在皖选调生校友坚守选调初心使命,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在基层火热实践中积极践行弘扬新时代同济文化,切实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徽实践贡献更多同济力量。他表示,在校地合作协议框架下,同济大学将持续推进与安徽省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建、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细化合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协议内容落地见效,为省校协同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当天下午,刘润一行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调研交流,并与金寨县委书记张涧举行座谈。张涧详细回顾了近年来同济大学和金寨县在干部培养、医疗卫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历程,对同济大学一直以来对金寨的帮扶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合作共建是深化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的具体行动,将以此次合作共建为契机,充分利用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进一步在新能源、科技创新、科教融合等领域交流合作上取得新的成果,不断推动同济大学对金寨的帮扶优势转化为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发展优势。刘润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和教学科研成果,并表示金寨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要充分运用好金寨的红色资源,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生理想信念。同时,按照“金寨所需、同济所能”,在“建设红色教育实践高地”“打造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和“构建校地协同服务机制”方面同金寨携手共进,为金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同济智慧”。仪式上,同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刘润、张涧为“同济大学师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在皖期间,刘润一行还看望慰问安徽校友会代表,对校友们长期关心和大力支持母校建设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并围绕进一步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等开展了亲切交流。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