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师生寻根同济八步办学,感悟先贤家国担当

来源: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时间:2025-08-28  浏览:

为感悟同济先贤在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担当,弘扬同济精神的红色基因,8月18日至19日,同济师生代表走进贺州八步,循着“溯源历史—实地探访—砥砺共鸣”的路径,开展档案查阅、实地参访与座谈交流,深切感受同济西迁八步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与时代启示。

根据测量先驱叶雪安先生在国立同济大学纪念测量系十周年纪念特刊上的文章《十年来之测量系》所述,“派张静吾祝元青两先生至广西寻觅适当地址,决迁广西八步。仪器由赣州水道至大余,借资源委員会钨矿运输车运至南雄,再由水道曲江至三水,由西江逆行而上。抵都城,遇敌机飞向行舟扫射,押运人员下水避之,幸未遭祸。由都城至八步约在十月初旬。至则八步新校址均已修理完竣,添造之总办事处亦已落成,开课有日矣。”               

叶雪安先生《十年来之测量系》手稿

1938年夏秋之际,贺州八步生活条件恶劣,教学设备匮乏,师生们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办学,借用西约街前富贺钟信高级职业学校旧址、沈鸿英将军府等开展教学工作,并积极修缮校舍。这段历史不仅彰显了战火中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责任,也让“西迁精神”成为同济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正是这段弦歌不辍的西迁办学历程,成为了“同舟共济”校训精神最生动的早期写照。

当年,同济大学的到来,给封闭的八步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春风,这段迁徙深刻促进了文化交融。医学院师生在临江古镇开设免费诊所,为缺医少药的百姓看病治病;工学院帮助当地勘测水利、改进农业技术,理学院举办科普讲座。据《贺县志》记载,大学生们还教会当地居民制作肥皂、预防疟疾、改良水稻种植。

在贺州八步的实地探访中,团队把“寻根”作为主线,不仅用脚步丈量大地,更用史料与记忆追溯过往。从档案到现场,又与见证者交流,师生们努力把散落在纸面、遗迹与口述中的点滴汇聚起来,逐步复原同济西迁在八步的历史图景,也让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在现实中鲜活重现。

在贺州学院东校区会议室,寻根团约见了同济八步办学历史遗迹见证者——王先保教授,共同回顾了八步办学的历史脉络、校园遗存。此外,为纪念同济大学西迁八步办学历程,贺州学院在六十年校庆期间建设了“同济亭”;同时,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师生在此取土归校,以寄托对西迁历史的追思与敬意。

西迁不仅是一段校史,更是一种精神,它凝聚着先贤们在民族危亡中弦歌不辍的坚守,彰显着同济与贺州人民守望相助的情谊,也昭示着教育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担当。此次贺州八步之行,是同济大学师生追寻校史足迹、赓续西迁精神的重要实践,为同济大学“百廿校庆”献礼。

未来,同济大学将继续以西迁精神为桥梁,推动校史传承与青年成长,努力在人才培养、文化弘扬等方面书写新的篇章,为国家发展与地方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魏超)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