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时。各学历层次8607名学子圆满完成在同济大学的学业,即将奔赴社会大舞台,在祖国建设事业中谱写人生新篇章。6月25日上午,同济大学2010届毕业典礼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周家伦主持典礼,校长裴钢发表讲话。李永盛、马锦明、姜富明、陈以一、李昕、方守恩等校领导出席。

上午9时,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裴钢首先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持同济建设发展的家长们表示诚挚谢意。他说,经过几年刻苦学习,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大学阶段的学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磨练了意志品质,锻炼了社会能力,从百年积淀的同济精神中汲取了丰富养分。这些都是同学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欣慰的是,截至目前,已有90%的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
裴钢指出,2010届毕业同学见证了同济大学发展史上、新中国建设史上令人难忘的时刻。同学们求学期间,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汶川大地震中民族精神高度彰显,新中国建国60周年国庆庆典隆重举办……如今,2010年既是同学们的毕业年,也是世博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所大学如同济大学与世博会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也没有哪一所大学如同济大学为世博会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同时,同济大学也是上海市参与世博志愿服务时间跨度最长、覆盖面最广、参与度最深的高校,近6000名同济师生参与世博志愿者工作,其中400多名志愿者是毕业班同学。
裴钢在讲话中将母校和学子比喻为家长和子女。子女即将远行,裴钢代表母校送上四句话: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同舟共济、追求卓越。他说,“脚踏实地”是同济精神的实质,它是一种干劲,是衡量同济人为人处事的准绳,是同济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的基石;“仰望星空”寓意人生的坐标和方向,“脚踏实地”需要人生方向的指引,只有看清方向,才能向着理想中的人生前行;“同舟共济”是同济精神的内涵,历经百年积淀和传承,它激励着一代代同济人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同济大学师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同舟共济”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追求卓越”应是同济人的信念,要永远做到最好。
裴钢最后表示,作为同济大学校友,同学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牢记母校是你们的坚强后盾。祝愿同学们“鼓起勇气,放飞理想,展翅翱翔!”

2010届毕业生中,有237人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49人获得“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李永盛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与会校领导向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我校今年共有博士毕业生621人,硕士毕业生3121人,本科毕业生4767人。身着各式学位服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代表,先后上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今年,我校又有14名毕业生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会上,马锦明宣读支教团成员和西部志愿者名单,并向支教团、西部志愿者代表授旗。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总体项目管理总负责人乐云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亢同学作为教师代表和毕业生代表,先后在会上发言。乐云勉励同学们:“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轻易实现,唯有燃烧我们的智慧;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轻易实现,除非挥洒我们的汗水。”张亢表示:“2010届毕业生会在同济精神的指引下,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做负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

周家伦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在任何情况下,母校都是同学们坚强的依靠,都是你们温暖的家园。同学们如果有困难,母校愿意分担;如果同学们有快乐,母校愿与大家分享。
周家伦表示,百年沧桑,岁月难忘。一代代同济人薪火相传,不断丰富和积淀着的同济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同的财富。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需要同学们去努力丰富和升华。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在建设伟大祖国的事业中创造出令母校骄傲的成绩。
“同济啊同济,同舟共济,航行征途中,我们齐心协力……”在全体师生激昂的《同济之歌》合唱声中,毕业典礼落下帷幕。